小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19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关于《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的政策解读

                                              小府办发〔20234

小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规划(20222030》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小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9日

                                                                                                                                                                                                                                                                                                                                                                                                                                                     

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

2022-2030年)

小金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三年一月


小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长:姚奇杰    县委书记

        刘明刚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刘显凡    县委副书记

   县委副书记

李贵亮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肖富全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左成弘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尹贻伟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跃文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远富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林马健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郭琦美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政协副主席

员:张昌林    县委办常务副主任

付利川    县政府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

        冯德刚    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刘丁萄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杨富兵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马耀华    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肖登义    县目标绩效事务中心主任

        庞万美    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兴武    县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仁炎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永建    县科农畜水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贵富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智刚    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薛劲松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晓雨    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全鑫    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贺洪斌    县文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金贵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匡海冰    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光霞    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晓辉    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罗宁勇    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学昌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县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付林    小金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彦飞    县水务中心主任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

   18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一、 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 建设基础

(二) 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

二、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二) 战略定位

(三) 规划原则

(四) 规划范围

(五) 规划期限

(六) 规划目标

(七)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

(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

三、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三)严明生态保护责任制度

(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四、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二)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三)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四)保持土壤环境稳定

(五)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六)落实噪声污染管控

(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八)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一)严格国土空间管制

(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三)优化农业发展布局

(四)合理推进城镇化布局

六、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二)做大做强绿色工业

(三)加速生态旅游全域化

(四)推动其他服务业现代化

(五)推动交通清洁化

七、生态生活体系建设

(一)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培育生态生活方式

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推动生态文化发展

(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三)提升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水平

九、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二)效益分析

生态空间体系重点工程

生态经济体系重点工程

生态安全体系重点工程

生态生活体系重点工程

生态文化体系重点工程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监督考核

(三)加大资金投入

(四)推广先进技术

(五)鼓励社会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并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和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小金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重要、环境质量优良、文旅资源丰富,具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良好自然本底。近年来,小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逐步构建具有小金特点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历次全会精神,加速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进程,小金县组织编制《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围绕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州清洁能源开发示范区、全州基层治理示范区、全州人才工作先行区的目标,全面查找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对全县高质量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小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本次规划范围为小金县行政辖区范围,辖区面积5568km2,包括7个镇、11个乡。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分两个阶段:创建达标期(20222024年)、巩固提升期(20252030年)。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1.区域特征

生态地位重要。小金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渡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776.1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86%。小金境内有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省梦笔山森林公园等7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86%。全县有陆生脊椎动物27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全县有维管束植物1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1种。

环境质量优良。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优良率达100%;小金河新格松矶砂场断面、抚边河马鞍桥断面、沃日河猛固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 100%3个县城和18 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 100%;城区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达 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优良。

文旅资源丰富。小金县是川西区域旅游环线的重要集散中心,系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文旅资源丰富。小金县旅游资源涵盖8主类、19亚类、39个基本类型。四姑娘山、夹金山等生态旅游景点举世闻名;以“四座山”、“四座桥”、“四处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意义深远,多处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汗牛歌舞、宅垄锅庄、结斯风情、抚边藏戏等不同民俗风情浓郁,增添浓厚的多元文化色彩。

2.工作基础

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小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担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小金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评分值占比不低于 20%。严格环境执法监督,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开展整改“回头看”。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出台《小金县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三级林长301人,管护林地网格3010个。

生态经济发展高质高效。近年来,小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小金产业独具特色,小金出品独具魅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小金苹果、高山玫瑰、酿酒葡萄、生态蔬菜、高原牦牛五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建成小金苹果2.5万亩、高山玫瑰1.3万亩、酿酒葡萄1590亩、生态蔬菜2.9万亩、牦牛标准化养殖场76个,五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4.15亿元,被评为全省蔬菜直供港澳基地试点县,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工业发展提速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水电总装机量达38.96万千瓦,光伏总装机量达14.1万千瓦、居全州第一。建成县级产业园区1个,入驻企业5家,生态工业集聚发展。新建上虞、新昌小金产业园,飞地工业活力不断增强。全域旅游初显成效。成功创建两河口会议纪念地4A景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9个,四姑娘山镇长坪村评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姑娘山5A景区创建通过省检,被认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累计接待游客694.8万人次、年均增长19.82%,实现旅游总收入51.87亿元、年均增长16.4%纯净小金·户外天堂·红色家园品牌日益响亮。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89个乡村两级电商服务站点,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电商扶贫特色县

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目标,全力实施大规模“绿化小金”行动,系统推进森林、草原生态修复、干旱河谷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五年间新增人工造林1.5万亩、人工种草6000亩,退化草原修复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16%,草原综合植被率达到85.4%。大力实施地灾防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新建河堤 17.35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5平方公里,建成地灾治理项目24个,疏浚河道40公里,复垦土地177.82亩,大渡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城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另建有沃日镇、两河口镇、达维镇、四姑娘山镇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站,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建成“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建有小金县生活垃圾焚烧厂及配套垃圾中转站。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推进沃日镇、两河口镇和四大安村、夹金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长坪村、木栏村、官寨村被评为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村建成美丽新村88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卓小路、理小路等6条国省干道、农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成功创建全州首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群众生活品质逐步提升。扩容提质城镇建设,城镇化率达37.7%,较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美丽县城、特色集镇引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文化宣传不断深入。“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契机,组织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活跃和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将生态文明的宣传普及到村、社区。开展中小学生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环境保护主题征文活动、主题班会。将生态文明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考试、竞职的内容,定期举办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教育常态化。“十三五”期间累计展出宣传展牌5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让生态文明理念渗入到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永续发展。定期对全县重点企业负责人及环保工作分管人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法律知识普及宣讲会,通过知识讲解、问答解疑、具体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引导企业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

1.存在问题

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小金经济总量小,2021年小金GDP排在全省第164位、全州第9位,与省、州内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质量还不高,发展内生动力急需培育集聚,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缺少骨干企业支撑和龙头企业带动,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发展不足,旅游业尚处于观光经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多元支撑产业格局尚未有效形成。

生态系统总体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小金县境内地势起伏大,谷壑纵横、山体松散,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明显,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有地质隐患点597 个,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小金县位于农牧交错带,牧草地面积大,但草地质量不高且分布不均,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过度放牧、鼠害等环境与人为因素,草地退化面积达153.5万亩,占牧草地总面积的60.14%。干旱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干旱、瘠薄、石砾含量高,植被稀疏、低矮,生态环境极端脆弱,保土、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防护功能不强。

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全县虽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但达维、沃日等建制镇污水处理站未正常运行,两河口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存在雨污合流现象,四姑娘山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不稳定,配套污水管网需改造提升。部分农村还未建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覆盖率仅达54.12%,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度偏慢,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尚不健全,汗牛乡、潘安乡等偏远乡镇生活垃圾未得到规范处理。基层一线监测、执法和应急能力偏弱,环境执法队伍人员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2.重大机遇

区域发展战略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战略,尤其是推动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和方针政策,为小金县立足县情,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加快产业转型、补齐短板、补强弱项,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机遇。省委深化拓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州委围绕“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等省、州重大部署以及县委高质量推进“两地四县四区”建设战略定位,将进一步加深小金县生态底色、提升绿色发展成色、彰显民俗风情特色,为小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提出为能源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小金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应充分把握实施“双碳”行动带来的新动力和新机遇,高标准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动光伏可再生能源发展,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从源头上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实现根本转型,乘势走上清洁、安全、高效、低碳的绿色发展道路。

3.面临挑战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小金县地处川西北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灾害频发;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49.86%,空间布局制约突出。小金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起步阶段,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体系不优,生态优势资源转化不足,亟待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脆弱的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协调发展与保护共进关系的难度大。

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小金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湿地生态极易遭受破坏,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复难度较大。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草地存在“三多(鼠虫害多、退化草地多、自然灾害多)、三少(草地可载量少、可食牧草种类少、草地肥力恢复少)”问题,退化草地缺乏足够的蓄水和涵养水源能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质量较差,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低下。加之历史生态欠账,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生态脆弱区治理难度大。

机制体制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小金县生态制度体系、执法监管机制和治理能力体系还有待健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员机制、激励机制、宣传教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探索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考核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高效治污的水平和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治理更多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主体投入不足和渠道单一,环保投入过分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公众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离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 “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战略布局,以建设两地四县四区”为战略目标,以筑牢大渡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统领,以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断健全生态制度,繁荣彰显生态文化,全面建设生态小金、户外小金、红色小金、文化小金、幸福小金

(二)战略定位

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统筹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以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打造全州清洁能源开发示范区;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推动生态+文、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以干旱河谷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大渡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三)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强化上游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2.以人为本、民生为要

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标本兼治、科学施策

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不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着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与紧迫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4.党政主导、社会参与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着力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5.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依托小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旅融合。实施“旅游品牌战略”,走品牌发展之路;围绕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产业全域联动,走全域发展之路;全面加强景区生态保护工作,探索景区“生态”模式,走转型发展之路。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小金县行政辖区范围,辖区面积5568km2,包括7个镇、11个乡。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分两个阶段:创建达标期(20222024年)、巩固提升期(20252030年)。

(六)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总体目标,立足小金县实际,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基本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模式、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努力建成生态经济绿色高效、国土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态文化鲜明繁荣、生态制度完善健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小金。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省级生态县创建达标期(2022-2023年)

按照省级生态县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开展实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开展全县生物物种调查,完成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且评估结果在良以上;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资源能源实现节约高效循环利用,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稳定达 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生态文明观念意识逐步普及,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满意度、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均达到85%以上。

第二阶段: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达标期(2023-2024年)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至 2024 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全面实施,生态制度与保障机制基本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较大成效,水、气、土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林草覆盖率保持稳定,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河岸线按要求完成划定并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资源能源实现节约高效循环利用,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 100%,生态文明观念意识逐步普及,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参与度均达到 85%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全面达标。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期(2025-2030年)

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最新创建要求,持续深化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创建成效。生态制度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全社会形成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质生态文明示范县。

(七)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

省级生态县共35项建设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1项,参考性指标14项。

小金县省级生态县指标体系中,27项指标已达标;4项指标未达标,分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调查评估、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4指标未提供数据,分别是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同比增长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后两项需委托第三方统计机构开展调查工作)详见表1

(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

小金县一共涉及35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0个,参考性指标15个。

小金县已有29项指标已达标;3项指标未达标,分别是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021年数据不达标,2022年均已达标)3项指标尚未开展统计,分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详见表2


1小金县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现状值及规划目标值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现状值2021年数据

达标

情况

规划年

指标属性

2023

2030

生态制度

(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制定实施

编制过程中

视为

达标

制定实施

制定实施

约束性

22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达标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约束性

3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24

达标

≥24

≥24

约束性

44

河长制、林长制

-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达标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约束性

生态安全

(二)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

5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已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67

环境空气质量

1)优良天数比例

2PM2.5浓度下降幅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上级下达优良天数比例100%PM2.5浓度控制在9.7μg/m³内。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100%PM2.5浓度7μg/m³,达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78

水环境质量

1)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提高幅度

2)劣V 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3)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1)小金河新格松叽砂石场断面水质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2)无

3)无

达标

1100%

2)无(3)无

1100%

2)无

3)无

约束性

8

地下水环境质量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无地下水考核点位(视为达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

约束性

9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

≥60

66.5

达标

≥66.5

≥66.5

约束性

10

声功能区划调整

-

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已完成区划划定工作

达标

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完成区划调整工作

约束性

1110

森林覆盖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30.16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约束性

12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85.4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要求

约束性

13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物种调查评估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3)外来物种入侵

4)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开展

≥95

不明显

不降低

1)未开展(295%3)不明显

4)未降低

未达标

1)开展(298%3)不明显

4)不降低

1)开展(2100%3)不明显

4)不降低

约束性

(三)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

%

已开展

已开展

达标

开展

开展

参考性

151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161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建立

建立

达标

建立

建立

参考性

17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

建立

达标

建立

建立

约束性

生态空间

(四)空间格局优化

1815

自然生态空间

1)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2)生态保护红线

3)自然保护地

-

评估结果在良以上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未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

未达标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评估结果在良以上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评估结果在良以上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1916

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长度

≤20

未统计

不确定指标

≤20

≤20

约束性

生态经济

(五)资源节约与利用

20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0.5437吨标准煤/万元(上级未下达考核任务)

视为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约束性

21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82.13立方米/万元,较上年降低5.77%,上级未下达考核任务,视为达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约束性

22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上级未考核

现状是5.23

视为达标

≥4.5

≥4.5

参考性

(六)产业循环发展

2320

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同比增长率

%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未统计

不确定指标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参考性

24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秸秆综合利用率

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3)农膜回收利用率

%

≥90

≥75

≥80

191.46

295

388.99

达标

≥92

≥95

≥90

≥95

≥95

≥95

参考性

252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

利用率

%

≥80

52.38

未达标

≥60

≥80

参考性

生态生活

(七)人居环境改善

262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723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64.28

未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824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5

87.36

达标

88

≥95

约束性

29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开展建设(上级未下达管控目标)

视为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302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八)生活方式绿色化

31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70

100

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3226

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

建立

已基本建立

达标

建立

建立

约束性

生态文化

(九)观念意识普及

3330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3431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未统计

不确定指标

≥85

≥90

参考性

3532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80

未统计

不确定指标

≥85

≥90

参考性


2 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指标现状值及规划目标值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现状值2021年数据

达标情况

规划年

指标属性

2024

2030

生态制度

(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制定实施

编制过程中

视为达标

制定实施

制定实施

约束性

2

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

-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达标

有效开展

有效开展

约束性

3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20

24

达标

≥24

≥24

约束性

4

河长制

-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达标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约束性

5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6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开展

开展

达标

开展

开展

参考性

生态安全

(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7

环境空气质量

1)优良天数比例

2PM2.5浓度下降幅度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上级下达优良天数比例100%PM2.5浓度控制在9.7μg/m³内。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100%PM2.5浓度7μg/m³,达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约束性

8

水环境质量

1)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提高幅度

2)劣V 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3)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

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1)小金河新格松叽砂石场断面水质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2)无

3)无

达标

100%

2)无

3

100%

2)无

3

约束性

(三)生态系统保护

9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

≥60

66.5

达标

≥66.5

≥66.6

约束性

10

林草覆盖率(山区)

%

≥60

60.71

达标

≥60.71

≥60.71

参考性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2)外来物种入侵

3)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

%

-

%

≥95

不明显

不降低

195

2)不明显(3)未降低

达标

198

2)不明显(3)开展调查,不降低

1100

2)不明显

3)开展调查,不降低

参考性

(四)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1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1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

建立

建立

达标

建立

建立

参考性

14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建立

建立

达标

建立

建立

约束性

生态空间

(五)空间格局优化

15

自然生态空间

1)生态保护红线

2)自然保护地

-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

达标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约束性

16

河湖岸线保有率

-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正在开展河湖岸线划定,上级未制定管控目标)

达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参考性

生态经济

(六)资源节约与利用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0.53吨标准煤/万元(上级未下达考核任务)

视为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约束性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82.13立方米/万元,较上年降低5.77%,上级未下达考核任务,视为达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改善

约束性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

%

≥4.5

5.23

达标

≥4.5

≥4.5

参考性

(七)产业循环发展

20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

农药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

%

≥43

未统计

不确定

≥43

≥43

参考性

2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秸秆综合利用率

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3)农膜回收利用率

%

≥90

≥75

≥80

191.46

295

388.99

达标

≥92

≥95

≥90

≥95

≥95

≥95

参考性

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

%

≥2

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2020年为1.9%2021年为52.38%,较上年提高50.48个百分点

达标

综合利用率>60%,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综合利用率>60%,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

参考性

生态生活

(八)人居环境改善

2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4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64.28

未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5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5

87.36%

达标

≥90

≥95

约束性

26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50

35.7

未达标

≥50

≥70

参考性

2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00

达标

100

100

约束性

28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

%

≥80

89

未达标

80

80

参考性

29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开展建设(上级未下达管控目标)

达标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九)生活方式绿色化

30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50

100

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31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

-

实施

实施

达标

实施

实施

参考性

32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80

98.1

达标

≥98.1

≥98.1

约束性

生态文化

(十)观念意识普及

33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100

100

达标

100

100

参考性

34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80

未统计

不确定

≥85

100

参考性

35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

≥80

未统计

不确定

≥85

100

参考性


三、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严格落实阿坝州关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细化管控单元,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与优化布局,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

2.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深化环境准入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和专家、公众“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根据各乡镇、产业园区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状况,设置环境准入门槛,遏制“两高”产业盲目发展。

3.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加强城镇化、资源利用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将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层次提升到决策层次。建立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将区域和园区规划环评作为受理项目环评文件的重要依据。行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跟踪检查制度。

4.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放许可制度

根据省、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年度计划和控制措施,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合理确定重点污染物许可预支增量。继续深入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总量和浓度动态管理。确保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率 100%,形成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

5.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全面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环境应急管理相关信息,建立定期和动态结合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及时主动公开。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全要素公开,引导广大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判和监督。监督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按要求披露环境信息。

6.建立生态环境整体保护修复制度

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破解生态系统“碎片化”管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政府管控与产权激励并举,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产权安排,激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等工作成效的评估。建立完善生态修复项目监督考核和长效管护机制,巩固生态修复成果。

7.推行河(湖)、林、田长制工作机制

继续实行河长、湖长定期巡查制,加大县、镇、村三级河长考核力度。加强河道、湖库日常管理,实施水环境整合整治绩效评价,强化水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大规模绿化小金行动,助推林业增绿增效和乡村振兴。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禁止毁林毁草开垦。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耕地保护源头管控,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8.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能源、国土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等“资源利用上线”,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建设用地供应量、水资源可利用量、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在主要资源环境敏感区布设监测网络,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数据库和预警响应系统,切实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1.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对小金县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建立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优先推进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的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制定权利清单,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权利,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

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开展全县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构建符合小金县实际的资产和负债核算办法。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台账,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将其作为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以及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碳交易、生态补偿等工作的依据。

2.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阿坝州、小金县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监管。

3.完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度

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控新增建设项目用地。盘活存量、实施土地整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4.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制度

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合理分解落实到各行业领域、各街镇和重点用能单位。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奖励制。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探索实行节能自愿承诺机制。健全节能低碳产品和技术装备推广机制,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扶持。落实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

5.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制度

实行政府优先采购、贷款贴息等政策,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建立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实现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落实小金县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完善资源再生产品原料)使用制度,推广一次性用品限制制度。

(三)严明生态保护责任制度

1.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

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重点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占党政工作目标考核分值比例,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小金县的引领地位,通过目标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制定《小金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深入推进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3.强化损害责任追究机制

严格按照《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为依据,明确对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有关领导人员、部门负责人的追责情形和认定程序。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4.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严格落实《阿坝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和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保障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独立开展鉴定评估,做好与司法程序的衔接。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接受公众监督。

(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完善监管体制。按照国家、省、州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动跨区域跨流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完善跨部门环保协调机制,建立权威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统筹污染要素协同治理、不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镇)、村(社区)三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充分发挥已有网格作用,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一格多能。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进乡镇环保机构规范设置,提高乡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

加强司法保障。推动生态环境方面司法创新,实现生态环境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起诉力度,加强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

2.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拓宽环保监督渠道,畅通来电、来信、来访、微博、微信、网络等举报通道,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完善举报反馈机制,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严格落实举报人保护制度。建立市、街(镇、乡)、村(社区)三级环境信访信息收集与报告网络体系。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畅通新闻媒体征集污染环境问题线索通道。

3.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

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推进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专特优精中小企业,推动环境治理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信用体系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探索将各级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违法违规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依法依规逐步公开。

健全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将违法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将其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


四、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对小金县境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综合调查和评估,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物种开展专项调查,建立有关生物物种变化的数据库。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和观测样区建设,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在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流域开展水生态调查监测,构建流域特色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评价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生物物种保护情况及水生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持续推进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林草植物、药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

加强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强化就地保护,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以集中连片的天然林区、野生植物天然分布区、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生态敏感区域为补充,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加强野生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等重点物种监测,加强极小种群珍稀野生植物监测与保护。推进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区建设,建设珍稀野生植物培育基地、野生动物救助救护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实施栖息地保护、基因交流廊道建设、物种拯救等措施,壮大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加强野生动物救助站、机构能力及专业人员建设。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治

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扎实推进长江上游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面推行草原森林休养生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有效管护天然草原、天然林,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辖区内小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以河流和城镇周边生态脆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水源保护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22.86平方公里。

加强生态脆弱区治理。实施干旱河谷综合治理工程,恢复高山峡谷内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疏林地等植被。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等造成的地表破坏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综合利用回填整理、挂网培绿等生态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已关闭或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率达100%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强化天然林保护。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继续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护好全县国有、集体天然林地24公顷,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推进草原生态系统扩面治退、科学维育、系统保护。树立草畜平衡理念,实施天然草地保护行动,深入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继续加大退牧还草力度,实施天然草地改良工程和退化草地修复工程,推进沙化治理和鼠虫害草地治理,建设人工种草6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0万亩,建设草原围栏11.6万米。力争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6%

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小金县境内湿地实行保护,采取植被恢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湿地保护、监测、宣教。实施湿地修复综合工程试点示范,严格控制湿地载畜量。推进沃日河、小金川、抚边河、汗牛河等滩涂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地形重塑、滩涂湿地结构再造、水体畅通合理搭配植物,恢复湿地动物和植物栖息地环境,修复河流湿地生态系统。

(二)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1.推进水资源保护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全过程。严格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要求,推进新、改、扩建项目用水达到行业用水先进水平。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考核机制,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统筹用水需求,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

2.强化水污染治理

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实现园区污水达标排放全覆盖。严格环境准入,全面实现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不能达标的限期整改。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促进再生水利用,督促指导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推动重点企业冷却水循环利用。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开展农田尾水生态化循环利用、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试点。

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查、测、溯、治”的要求,开展排污口普查,完善入河排污口普查及信息台账建设工作。根据小金河及其支流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入河排污量,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制定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统一规范排污口设置,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测全覆盖。

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完善管网收集系统,减少管网渗漏。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中,充分考虑地下水影响与污染防控,做到统筹安排、同步考虑、同步落实。对垃圾填埋场(转运站)、尾矿库、矿山开采区、加油站等区域开展监督性监测,开展防渗改造、治理修复试点,全面监管修复实施情况。

3.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规划,依法开展辖区内河湖岸线功能区划定,开展规模以上河流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50-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编制“一河一策”。开展沃日河、小金川河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调查分析,围绕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拦截面源污染、固堤护岸等需求,确定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的清单。加快实施“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恢复和重建河流生态系统。针对不同流域任务要求,对重点河湖实施控源截污、底泥环保疏浚、岸坡生态修复、滨水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改善等水生态治理与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水域岸线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维护河湖库和重要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三)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深化工业源污染防治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任务,推广采用低硫煤,控制燃煤消费总量。严控矿山开采、合金制造、建材等行业颗粒物排放,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持续实施工业锅炉改造,削减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对燃煤锅炉的监督管理,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摸底调查,建立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名录。督促排放VOCs的企业和单位对原料使用、产品生产和废气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废溶剂、废吸附剂回收台账等信息进行记录。对重点企业涉VOCs相关物质的使用、生产以及运输进行申报登记,摸清有关企业VOCs的实际排放量,建立“一厂一档”。

2.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机动车环保装置检验,采用先进手段动态监管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新车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加强重型柴油货车的远程监管,推动柴油货车安装OBD诊断设备。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通过提高工程招投标要求,倒逼淘汰不达标设备;严惩生产、销售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行为。

3.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

压实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六必须”、“六不准”整治措施。加强商砼站扬尘治理设施监管、运输车辆监管,普及施工场地监控监测设施和冲洗喷淋降尘设施。优化餐饮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严格落实餐饮油烟治理设施规范化建设,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居民家庭油烟排放环保宣传,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加强重点区域日常巡查监管,杜绝落叶焚烧及垃圾露天焚烧现象,严控露天腊肉熏制、烟花爆竹燃放等污染大气环境行为,倡导文明祭扫。

(四)保持土壤环境稳定

1.加强土壤污染防控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强化建设用地准入,加强工矿污染、生活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环评管理,强化新(改、扩)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审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

2.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

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农用地,确保优先保护类农用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色耕作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科学处置地膜、废弃农药。

3.防范建设用地环境风险

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纳入名录中的地块,严格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措施,未到达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对需要实施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应开展调查评估,符合要求方可进入用地程序。

4.加强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管控

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巡查,督促工业企业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要求,防止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发生。对各工业建设用地重点管控,对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实施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上报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善应急预案,增加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内容。加强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重点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形成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动监管工作机制,确保全县无污染场地风险事故发生。

(五)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1.强化源头排查

继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深入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建立“一场一档”,形成重点监管点位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严格固废台账管理,特别是产污量较大的在建项目、砂石料场、非煤矿山矿山等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去向、用途应全过程留痕。

2.鼓励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产生总量。对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理处置进行全程控制,实施从源头到终端的管理,鼓励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技术改造,减少固废产生。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施综合利用,就地资源转换,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确保县域建筑垃圾处置规范合理。

(六)落实噪声污染管控

1.强化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等的防噪声距离,持续推进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敏感点的隔声设施建设。加强机动车禁鸣管理,优化扩大交通管制区范围,提高道路综合通行效能。严格社会噪声污染整治,持续开展噪声扰民整治,重点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噪声污染源的控制管理,鼓励使用吸声、隔声建筑材料,严格落实限期治理制度,并加强后期监管。继续完善施工噪声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夜间生产,进一步减少夜间噪声扰民现象。大力推广低噪声工艺设备,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定的产品。

2.加强噪声治理长效监管

逐步推进县城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体系建设,依托第三方机构,及时科学鉴定噪声污染。严厉打击噪声超标排放、扰民的违法行为,加强噪声投诉平台的建设和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各类噪声扰民投诉件,加强重复投诉点督办。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生活。建立公众监督网络,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监管体系。

(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推动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贯彻落实省、州碳排放达峰计划,科学编制小金县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有序推进碳排放指标分解,加强过程管理,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明确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排放源,逐步扩大清单范围。

2.开展森林碳汇工程

坚持保护、造林、治理相结合,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小金行动”,继续推进封山育林、城乡绿化网、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建设,开展人工造林2.2万亩(其中干旱河谷生态治理1.25万亩,一般造林0.95万亩)。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将生态敏感脆弱区商品林逐步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中的低质低效林、经济林、无林地等进行改造和补植造林,引导形成复层混交林,提升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

3.推进能源低碳工程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普及太阳能热水器,推进农村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比重。推进全县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新建停车场配套汽车充电设施,逐步扩大到现有停车场和客货运交通枢纽周边,加快推进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体系建设。

4.实施产业低碳工程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管,推进企业能效对标达标,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支持企业实施工业锅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等能效提升工程。通过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生物农药、氮肥深施等措施实现减肥、减药、减碳、节水。发展现代畜禽养殖园区,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

(八)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1.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风险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深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小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备项应急工作方案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补充环境应急设备设施及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敏感目标、环境应急能力及环境应急预案等数据库,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落实“双随机”抽查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物质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预警。

2.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

加强和完善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灾害应急、防治法规和科技支撑等六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阻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针对紫茉莉、凹头苋、白花鬼针等外来物种,开展入侵物种影响评估,摸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坚决防止农作物大量减产和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3.严格危险废物安全监管

落实危险废物档案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和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加强危险废物暂存期间环境安全管理,规范企业危废暂存场,防控环境风险。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处理和管理,完善转运台账和联单制度,建立全封闭的分类收集、安全暂存系统,统一配备医疗废物专用贮存箱,建设安全、可靠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指定专人管理、交接。

4.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完善辐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对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退役、收贮进行严格审批备案和全过程监管。重点监管县医院等重点涉源单位,督促涉源单位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提高辐射安全与防护水平严格执行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规范医院、广电通讯、输变电等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的核与辐射应急管理系统,依托生态环境局建立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制订小金县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程序,开展核与辐射防护事故应急演练,提高核与辐射污染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5.加强自然生态灾害预警及防治

小金县自然灾害综合预警及防治水平。自然资源、水利、气象、地震、农业农村、林草等灾种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物病虫灾害及森林草原火灾等单灾种监测预警,各自领域开展感知系统建设,完善监测站网布局。重点防范森林草原火烧迹地、泥石流滑坡强烈发育区及极端气候事件易发区等监控重点区域落实相应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及后期管护。

五、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一)严格国土空间管制

1.实施差异化空间管控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完善小金县“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落实分区传导、底线管控、指标控制、名录管理、清单管理方式,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批地供地。

2.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35.05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加大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控制力度严格占用耕地审批,实行总量控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制定实施补充耕地补助奖励方案。

3.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强化2776.18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刚性约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准确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制定实施生态红线保护与生态修复方案加快建立与省州协同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机制,形成立体监测、网状覆盖的联动监管体系。开展定期评价和绩效考核,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

4.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1.87平方公里,科学预留留白区,防止城镇无序蔓延。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点保障县城、四姑娘山镇、两河口镇等重点城镇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民生用地。

5.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进一步梳理县域内各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情况,按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规划编制工作,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开展自然保护地信息化建设、巡护道路建设保护站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水平,逐步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6.优化河湖岸线保护

明确沃日河、小金川河、汗牛河等河流空间及其水域岸线、水体管控范围。完善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统筹规划岸线资源,严格分区管理与用途管制,确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进一步明确河道岸线的管理和防治清理目标。利用小金川河县城段,打造基干防护林带和林水相依风光带,建设生态岸线。

(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四山、四水、四区、多斑”生态保护格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关键生态功能,统筹推进小金县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大渡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山”:指县域东部四姑娘山、巴郎山、南部夹金山、西部萨武神山和索乌山、北部梦笔山、虹桥山、霸王山。这些山峰森林被茂密,是山水格局的重要脉络。

”:指境内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和汗牛河,其源头均在境内高山雪岭。主要河流从东北起横贯全境,从西南出境,小金川、汗牛河为主干,是山水格局的重要脉络。

四区”:即四姑娘山-夹金山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小金川干流水土保持及干旱河谷生态保护区、梦笔山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大渡河干流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区。以提升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和强化川滇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干旱河谷区水土流失治理。

多斑”: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构成的多类生态斑块。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三)优化农业发展布局

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品牌产品,推动特色农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做强日尔仓储物流和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做优抚边河绿色蔬菜产业带、沃日河特色农业景观带,做大生态蔬菜、苹果、酿酒葡萄、牦牛、高山玫瑰5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一心两带五园”生态农业发展布局。

一心:日尔仓储物流和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

两带:抚边河绿色蔬菜产业带、沃日河特色农业景观带

五园:生态蔬菜、苹果、酿酒葡萄、牦牛、高山玫瑰5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四)合理推进城镇化布局

做强小金城区,大力发展四姑娘山镇、两河口镇,构建城市—重点镇—特色城镇和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全域形成“一主两副两廊”的城镇发展布局。

1一主:小金县城。

全力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加速吸引生产要素及人口。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建设服务集中、宜业宜商宜居的节点城市。合理划分集中建设区和周边乡镇的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配套服务职能。

2两副:四姑娘山镇、两河口镇。

扩大四姑娘山镇、两河口镇城镇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以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为主。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特殊要素,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以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创业就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充满活力的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镇村融合发展,增强对农村的带动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

3两廊世界遗产及景城一体发展走廊、红色文化城镇发展走廊。

世界遗产及景城一体发展走廊:以四姑娘山镇为走廊重要节点,联系达维镇、日尔乡和县城美兴镇,沿国道350组成的发展轴,加快四姑娘山、达维镇、沃日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依托大熊猫世界遗产,加快达维木尔斯向花、沃日土司官寨等景区开发,构建起景城一体发展走廊。

红色文化城镇发展走廊:沿省道210北段组成的抚边河发展轴,串联县城北部主要乡镇,依托两河口会议会址及其他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红色文化城镇发展轴。支持两河口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军长征文化励志铸魂地。


六、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加快构建5+N”特色产业体系

围绕建设“高原特色生态果蔬生产地”,发展小金苹果、高山玫瑰、酿酒葡萄、生态蔬菜、牦牛标准化养殖“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优质粮油、道地药材、林禽养殖等N 个其他产业,形成具有小金特色、结合合理、链条完整的“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小金苹果+酿酒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产量提升到7万吨以上。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生产经营模式,建设标准化高山玫瑰示范基地1000亩,打造“四川省级独有的万亩高山玫瑰”产业示范县。坚持“适度规模基地+小酒庄+农旅融合”发展路径,按照“山上酿酒葡萄基地、山下葡萄酒加工园”布局,建设大型酿酒葡萄现代农业园1600亩。建设小金县高山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引进高档蔬菜品种,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现年种植面积达30000亩,年总产60000吨。大力推广生态牦牛立体养殖模式,创建小金县州级牦牛养殖现代产业园区1个,打造牦牛核心养殖区2个,标准化养殖场30个,带动参与养殖户超过500户。巩固粮油生产基础地位,稳定脱毒马铃薯、杂交玉米、高原青稞、优质豆类、高原油菜种植面积。探索“基地示范带动+合作社统筹营销+农户扩面生产”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羌活、大黄、川贝、红毛五加等适销对路品种,建设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0亩,濒危名贵药材野生抚育基地2000亩。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1个,发展养殖大户13户,培育养蜂示范户20户。

2.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土地整平、灌溉排水、田间道路修建等项目。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整理土地3.5万亩。加强库、坑凼、水池等农村水利设施整治。实施高半山、高山峡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灌溉工程,建设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广渠道防渗、覆膜沟播、适水种植等综合节水措施,到2025年,新增灌溉面积3.72万亩。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日光节能温室和智能温室建设,加强牦牛品种选育、标准化养殖、退化草地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园区。

3.培育区域品牌,打通产品销路

依托“小金出品”品牌产业协会,配套建立市场化检测机构,完善品牌产品认证、监管和退出机制,推进品牌识别体系建设。以“净土阿坝品牌+小金出品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模式,大力培育小金苹果”“高山蔬菜”“小金牦牛”“高山玫瑰等特色优势地域品牌。到2026年,小金出品产品覆盖50%以上的产业基地主体,认证净土阿坝、小金出品品牌产品30个以上,品牌产品订单(认购)销售占比30%以上,品牌产品横比销售溢价20%以上。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农博会等各类展会,重点开拓浙江和省内中高端订单销售市场,以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浙江、成渝销售市场,以成都青白江一带一路港口为主建设小金出品产品配舱,拓展成渝市场。

4.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在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园区蔬菜等上的应用。全面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实施节水农业,加大农牧区水利建设。通过草原围栏、补播优质牧草、加强牲畜出栏、优化养殖方式等有效措施,统筹推进草原“退化、沙化”“鼠害、虫害、毒杂草害”治理继续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推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原禁牧”的制度的落地落实,引导农牧民由“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向“科学养畜、健康养畜”的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二)做大做强绿色工业

1.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依托水、光资源优势,有序开发清洁能源。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在两河、木坡、结斯等地建设光伏发电基地,规划装机150兆瓦。优化用能结构,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清洁能源就近高效利用,努力形成水光互补清洁能源产业格局。到2025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

加快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照“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提质量、促营销”思路,加快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小金苹果、马铃薯、高原蔬菜等优质果蔬资源,开发果粉、果醋、果圈、果脯、果干等多种产品,推进果蔬分级包装及产品生产线建设,延伸果蔬加工产业链。发展沙棘精深加工,优化提升沙棘饮料、含片、胶囊产品质量,加快开发保健茶、口服液、沙棘油等新产品。依托牦牛、藏香猪、半野血藏猪、小家禽等高原特色畜牧业,鼓励企业引进集屠宰、冷冻、储藏、加工、包装为一体的标准化生产线,推动畜产品种类开发,大力发展“净土阿坝”“小金出品”品牌的系列肉制品、奶制品。以道地中药材为重点,开发以虫草、川贝母、党参、羌活等中药材为原料的饮片、中间提取物、成药等系列产品和保健品,有序推进鹿茸、鹿血酒、鹿胎膏及蜂蜜等保健品产业化开发,打造中藏药现代化加工基地。

发展壮大酿酒产业。加快推进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推动九葡酒业公司尽快恢复生产,再树全州农业龙头企业新形象。加大知名酿酒企业引进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推动建设一批产业融合型酒庄,打造高端红酒生产基地。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成药研发制造、饮片加工、中间物提取等医药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工艺旅游产品研发,推进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实施藏羌文化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特色文化用品、工艺品和旅游商品,促进工艺美术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依托飞地园区,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

.提高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

坚持走集聚发展道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城镇科学规划和布局工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日尔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功能,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产业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利用上虞·新昌—小金创业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推动绿色制造。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等工程项目,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强化绿色生产,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构建以生命周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使用、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

(三)加速生态旅游全域化

1.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构建“一心、两翼、四廊、五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构建“中心枢纽”,建设美兴镇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完善美兴镇市镇基础设施,开展城市风貌改造,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区,完善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实施同乐会议会址布展提升工程、三关桥维修维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打造长征路上红色文化名城。

强化“两翼支撑”,加快四姑娘山景区、两河口会议纪念地景区发展步伐。完善四姑娘山镇旅游基础设施,实施集镇风貌改造、户外运动博物馆、特色街区等建设项目。积极配合做好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完善集镇公共交通体系。打造“阿坝端午祭·四姑娘山朝山会”文旅品牌,提升“四姑娘山”品牌影响力。提升两河口会议纪念地景区、玛嘉沟景区、雪山红路景区建设水平,改造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新增红军食堂、红色文化文创店、红军民宿、红军驿站等业态,强化红色文化主题形象。

着眼“四廊联通”,加快建设沃日河旅游黄金走廊、卓小路走廊、美汗路走廊、理小路走廊。沃日河旅游黄金走廊:建设以土司文化、农副产品为特色的土司官寨、玫瑰博览园、苹果共享农庄、松茸体验区等景区景点,完善沿线配套基础设施,打造集现代农业种植、藏乡民俗体验、特色村镇建设为一体的产品多元、服务标准的川西藏区农旅文融合发展黄金旅游走廊。卓小路走廊:策划小金县抚边乡山地户外运动公园建设、自驾车营地,加快国际山地户外目的地建设。美汗路走廊:打造民俗文化、生态康养、农业观光等精品线路,依托小金苹果、小金松茸、小金沙棘等特色农副土特产品,发展创意水平高、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和纪念品。理小路走廊:挖掘别斯满嘉绒服饰文化,配套以嘉绒藏族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度假设施,发展户外运动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四姑娘山“后花园”,形成特色旅游村寨和户外攀为一体的旅游驿站。

推进“五区协同”,形成梯次开发的发展格局。完善两河口红色文化片区、四姑娘山全域旅游片区、宅垄非遗传承片区、美兴城乡融合片区、汗牛嘉绒文化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红色文化、户外运动、嘉绒民俗文化、土司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2.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登山、徒步穿越、攀岩、攀冰等户外旅游项目,持续举办好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四姑娘山登山大会、四姑娘山攀冰节、夹金山越野挑战赛等户外赛事,将小金打造为全国知名的户外旅游目的地、户外赛事举办地、户外教学培训基地

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持续办好“四姑娘山传统朝山会”“川西北嘉绒藏歌会”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依托夹金山、达维会师桥、同乐会址、两河口会议会址,精心打造红军长征精品旅游线路和红色文化展示基地。

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以苹果采摘节、高原玫瑰节等节庆为抓手,将农业与旅游相融合,推出观玫瑰花、摘小金苹果、品葡萄酒等特色旅游项目

3.改善全域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条件

完成了玛嘉沟旅游基础设施、猛固桥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四姑娘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小金县四馆一中心建设项目、小金县全域智慧旅游建设项目,推动县域内自驾游营地、停车场、农特产品销售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和救援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促进全县旅游厕所基本达到A级以上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智慧旅游建设水平,完善小金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与省级和州级旅游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研发推广智慧导览、智慧营销、智慧信息服务等功能。

(四)推动其他服务业现代化

.推进商贸业转型升级

推进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加强农畜产品、中藏药、旅游商品等专业交易市场和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建设。促进线上线下零售业跨界融合,推动集实体店、电商、仓储、配送、金融为一体的新零售业态发展,推动农特产品向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街区化、体验式发展。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合理建设和引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一批“休闲+游玩+美食+文化特色商业街,推进四姑娘山镇等特色商旅小镇建设。推动现代商贸业与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创新,结合节庆活动开展主题商贸季,提升商贸载体文化氛围及服务品位。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优化现代物流规划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城市公共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智能自提柜等物流配送网络。依托农产品产区建设以水果、蔬菜、肉禽蛋等为主的冷链物流中心,建立完善农产品集配中心和冷链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小金(日尔)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实施智慧物流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3.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依托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导电子商务业态和功能聚集,打造电商企业孵化器。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培育以小金本地生活为主的网上订餐、文化旅游、生鲜农产品销售等特色服务平台。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完善农村电商配套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

(五)推动交通清洁化

1.完善路网结构

配合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建设,推进G350线卧龙镇至四姑娘山段、两康高速、卓小路、金抚路、小金县至宝兴县连接公路建设,畅通内外大通道。争取夹金山隧道、万里城隧道,小金县抚边乡至结斯乡连接公路、灾毁农村公路恢复重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公路等项目建设,构建内部顺畅的交通网络,实现主要乡村、重要景区、交通枢纽全覆盖,全力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按照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建设县、乡镇、村的三级城乡客运网络,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正点、规范的公交化客运服务。推进县级客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现有四姑娘山客运站为三级客运站。推进公交线路建设工程,提升县城—四姑娘山镇、县城—两河口镇公交线路,配套公交车辆、招呼站等设施。重建和维修乡镇客运站,推进村级港湾式招呼站项目建设。推进小金县交通运输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中心项目及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查询平台建设促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

七、生态生活体系建设

(一)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优先完善污水管网,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提高中心镇、重点镇、重点流域、环境敏感区周边镇污水收集能力。推进两河口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四姑娘山镇污水提升改造管网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统筹规划污泥无害化处理流程,除填埋外积极推广污泥垃圾协同处置,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各行政村的分布和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适合村情的处理工艺,根据小金冬季天冷和生态环境敏感的特点,优先使用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积极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在工艺上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加暂存池和砂滤池的方式。对乡政府驻地的村和人口规模600人以上的行政村优先治理梯次推进。加快实沙冲村、桃梁村、团结村、潘安村、春卡村、中纳屯村等19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行动

按照《小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在县城、机关单位及主要旅游景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工作,通过统一配置分类垃圾桶、深入社区宣传教育、建设教育示范基地、示范评选等活动,引领全县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进行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全链条分类,切实解决生活垃圾前分后混问题。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常管理制度,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加强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监督。

购置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设施,填补偏远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死角。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地方持续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偏远地区可采用就近分散处理等符合实际、方式多样的处理模式,加快推进汗牛片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建设项目。

3.强化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强化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金县分散式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开展分散式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并划定饮用保护区范围,实施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推进优质饮用水水源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维修养护项目,维修改造106处破损的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知识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情况监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4.积极构建生态绿地体系

加强县城公共绿地、生态绿廊建设,推进河湾公园、花果山公园、石灰新区公园、马桑新区公园、滨河公园建设,提升城市公园品质。以境内小金川河、沃日河等主要河流为骨架,其他河流、湖泊为支撑,打造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和林水相依风光带。实施G350、S217、S450、S451小金境内路段及农村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合理配置乔灌花草,2025年,全面完成县域内交通绿色通道建设工作。

(二)推进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

1.有机更新城市功能

全面改造提升城市道路,加快通信、电力、污水处理、排污管网、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商超、菜市等生活服务配套,新建改造一批停车位,启动城区大型地下停车场建设。推进旧城区有机更新,启动新街片区、营盘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强化对零星低效空间的利用,打造一批微型健身广场、社区公园、小型绿地、文创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社区活力。积极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建设、新街段、马桑新城区段滨河路建设、马桑新城区市政地下管廊建设项目、美兴镇江西街市政道路人行道改造提升项目,四姑娘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小金县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县城中心停车场建设项目、县城停车场建设项目、乡镇照明设施建设等项目。

2.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严格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强建设过程节能监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党政机关办公和业务用房、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新建项目全面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及绿色建筑标准。继续抓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以更换高效节能门窗为重点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配电、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饮用水装置等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空调清洗、高效冷却塔、高效换热器、高效照明产品、回馈发电装置等节能技术和设备。推进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推广绿色家具和环保建材产品。

3.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实施“绿色车轮”工程,因地制宜地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和机关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建立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强化城乡公交资源统筹,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的应用。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推进公交、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交通、智慧出行”。发展共享交通和智能交通,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性交通系统,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4.全面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强化乡村风貌引导。全域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特色田园乡村。推动新村布局优化、质量强化、配套深化、卫生洁化、生态绿化和环境美化,加快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强化农房风貌整治,以传统嘉绒藏式建筑风格为基调,营造民居特色风貌。加强特色村庄保护建设,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科学管控农村生产生活用火,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完成全县18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农村杆路、光缆环境不达标段及违规搭挂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乡村绿化美化应绿尽绿、应栽尽栽,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美新村建设。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积极推动厕所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建立厕污共治长效机制和管护机制。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小金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

(三)培育生态生活方式

1.开展绿色生活行动

建设低碳社区与节约型社会,提倡全民绿色生活。开展绿色主题环境文化活动,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多种形式传播绿色生活科学知识和实践方法,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开展日常生活节约用电、生活垃圾污水不随意排放、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等公众参与度高的绿色生活行动。建立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志愿者队伍,推广环境友好使者、少开一天车、熄灯一小时、空调26度、光盘行动、地球站等品牌环保公益活动。

2.引导绿色饮食行动

鼓励餐饮行业减少一次性餐具或提供可降解打包盒,并对餐厨垃圾实施分类回收与利用。实施公共食堂灶具、排烟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灶具,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倡导合理消费,做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绿色食品采购,建立绿色食堂评价标准,加强食堂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食堂创建工作。

3.开展绿色办公行动

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优化办公家具、设备等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推进节能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共用,发挥节能信息对绿色办公的促进作用。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减少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倡导采用电视、电话、视频等方式举办会议,减少签字笔、纸杯、餐盒等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


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推动生态文化发展

1.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生态文化

“小金民族民间文化”数据库基础上,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生态内涵,从典籍史志、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人文轶事、工艺美术、建筑古迹中提炼带有时代印迹、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形态,制订小金县生态文化发展计划。

以弘扬新时代小金精神等为抓手,坚持“敬畏历史、传承文化、造福百姓”,加强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实施优秀文化传承工程,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丰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载体,使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能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体系建设,推进“全民阅读浸润书香”活动,培养全民阅读习惯。

2.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小金藏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小金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小金藏民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深入发掘小金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通过“一书一乐一剧一节一品”、“村晚、村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乌兰牧骑文艺队”等演出团队,编导一批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群众喜闻乐见又蕴含生态理念的文艺精品,潜移默化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当代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培育发展现代生态文化

开展新时代绿色家风的宣传教育、展示推广和征集评比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潜移默化形成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道德观念。以村居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纳入村规民约,围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内容,组织开展评议活动。以行业为切入点,尤其是旅游、教育等与大众密切行业,利用行业协会对行业领域进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并对行业性环境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建立行业环境“红黑榜”制度,完善环境破坏惩治机制。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科普、破除封建迷信,整治殡葬遗留问题,弘扬“乡贤文化、好人文化”,引导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引领扶持现代生态文化题材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小金特色、具备生态文明思想内核、贴近人民生活、全民共情的文艺作品。

4.打造红色小金生态文化品牌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小金红色文化事业为基础,注重长征文化、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结合,挖掘长征文物和相关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口述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品牌竞争力。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统一形象标志和四川段形象标志,建立包括主题LOGO等在内的视觉识别系统,创建和强化品牌效应。开展抚边粮台村红军驻地旧址、两河口会议会址等集中连片长征文物聚集区的环境整治,强化文物周边的红色文化氛围,杜绝不恰当开发与过度商业化行为。串联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抚边筹粮等资源,形成雪山红路长征风景道,建设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全省范例。

打造节庆文化品牌。挖掘资源潜力,创新节会形式,继续办好“四姑娘山朝山会”“赞拉川西藏族山歌会”“小金县锅庄大赛”等民族传统文艺表演活动;持续开展“苹果采摘节”、“七夕玫瑰情人季”等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节庆活动,有效提高小金县知名度及影响力。

积极探索地方文化产业化道路。依托小金地方嘉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人文资源,推行“文化+”行动,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探索地方文化产业化转化道路。建设“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夹金山越野挑战赛”“红军长征爬雪山”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文化旅游业态,带动周边居民致富。

5.强化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大力实施生态文化传播载体建设,以生态文化项目为支撑,将藏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不新丰富生态文明内涵,把生态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保护、环保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展示小金地方特色生态文化的传承发展。扩建汗牛布扎戏传习基地、新建木坡德勒布传习基地,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形成集小金非物质文化展示为主,产品交易,民族文化研究等于一体,提供创意设计、影视作品、展示交易、会展、人才培训交流等综合功能的非物质文化基地。


(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1.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设置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基层村镇干部的生态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修班。与各高校环境相关学院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学习。

广泛开展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教师的生态文明培训,把“生态文明理念与常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针对学校师生印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读本,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爱护自然幼儿课程、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课程、主题夏令营等方式,分年龄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企业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环境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环境重点监控企业负责人每年至少接受 1 次环境教育培训。开展企业员工环境教育,加强企业环保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参加省、州关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培训,重点培训与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有关的绿色环保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企业积极向“环保模范企业”的目标努力。

推进社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以文明社区创建为契机建设社区生态文化,采用发放环保手册、开辟报纸专栏、举办社区生态文化展览和主题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社区生态文化教育。编制实施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培育特色文化村。在农业生产、文化下乡等过程中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鼓励农民转变生活方式。

2.拓展生态文化宣传方式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短信推送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方式传播生态文化,通过报道公众生活周边的生态文明事件或现象,拉近公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距离。通过设立广告牌或展板、投放生态文化宣传物料、播放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广告等方式,向本地居民或游客宣传生态文化。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体现生态文化元素,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卡通形象或吉祥物,加深公众对小金县生态文明的印象。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诗歌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生态文化宣传的趣味性;在“四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中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演出,增强生态文化宣传的效果。

(三)提升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水平

1.扩大公众参与渠道

在官方网站开辟意见专栏,在人流量大的地区设置意见薄,了解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看法、诉求,指导进一步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报。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确保公众有效参与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相关决策制定。开通生态文明建设热线、官方论坛和官方微博等,建立讨论组,开展生态文明相关评比投票活动,公众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行环境有奖举报,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生态环保工作;设立生态文明奖项,对生态文明建设正面典型给予公开表扬及奖励,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2.提升环境信息公开水平

利用政府网站、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发布环境质量公报、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和预报、污染物减排结果、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等信息,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向公众公开环境政策、办事程序、环境执法依据、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公务内容,让公众了解政府新出台的环保经济政策、环保领域的优惠政策,提高工作透明度。及时准确公开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或重大舆情相关信息,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业解读,正确引导舆论,增强政府公信力,避免公众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3.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绿色机关”等绿色创建细胞工程,引导居民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借助“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国际湿地日”等环保主题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宣传活动。


九、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

重点工程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空间大体系,共56项重点工程,预估投资21.76亿元,详见表3以及4

3  重点工程一览表

序号

领域

重点工程数量

(个)

预估投资

(亿元)

比例

%

1

生态空间

2

0.22

1.01

2

生态经济

14

10.42

47.88

3

生态安全

18

4.70

21.59

4

生态文化

6

0.99

4.55

5

生态生活

16

5.43

24.95

合计

56

21.76

100.00

(二)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规划的实施,特别是生态空间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将有利于筑牢长江上游大渡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环境污染得到控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精准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能够促进生态资源的持续发展,显著加强生态服务功能,有效保障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明显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品质,小金生态环境质量优势更加明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社会效益

深入推进小金县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全社会生产、生活全过程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是生态活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将有效提高小金县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形成生态文明氛围,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待,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效益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优化小金县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重增长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转变为在保护中求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科学保护,减少资源与能源浪费、降低消耗、提高效率,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克服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瓶颈,实现经济健康型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释放生态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与活力。


4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

生态空间体系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小金县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

落实全省统筹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会议精神,协调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片区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2182.77

20212025

县自然资源局

2

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合理划定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边界。

60

20212022

县科农畜牧水务局

合计

2242.77

生态经济体系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

实施高标准农田10000亩;实施高半山、高山峡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灌溉工程,建设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2000

2023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2

小金县中藏药材规范化种基地建设

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00亩,濒危名贵药材野生抚育基地2000亩。

800

2023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3

高山玫瑰产业发展项目

高山玫瑰种苗繁育基地建设20亩、标准化高山玫瑰示范基地建设3000亩、高山玫瑰基地提质增效建设1000亩、高山玫瑰产业扶贫基地建设3000

65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4

生态蔬菜产业发展项目

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建设50亩、生态蔬菜扶贫产业基地建设1000亩、1万亩精品蔬菜基地建设。

34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5

高原牦牛产业发展项目

牦牛良种繁育场建设1座、标准化牦牛养殖基地建设10个,生态循环种养基地建设4

164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6

优质粮油特色产业项目

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1.1万亩、杂交玉米示范基地建设0.5万万亩、豆类标准化基地建设0.02万亩。

30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7

特色食用菌产业项目

大棚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0.04亩、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200亩。

64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8

特色养殖产业项目

藏香猪养殖区建设2户、梅花鹿养殖区建设2户、新增阿坝中蜂养殖0.2万箱

63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9

生态养殖产品加工

高原牦牛深加工基地建设2个、生态饲草产品加工基地1个、畜牧产精深加工基地建设2

135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10

特色种植产品加工

特色粮食加工基地建设3家、高原食用油加工基地建设2家、高山玫瑰加工基地建设1家、特色食用菌加工能力建设2家、特色林产加工能力建设2家、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2家。

180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11

小金县全域智慧旅游旅游建设项目

新建自驾露营地3000㎡、公共服务区4000㎡、全域智慧旅游、标识标牌等。改造旅游服务中心7000㎡、旅游观光基地1800㎡、科普基地10000㎡、停车场5000㎡、重要节点2000㎡、旅游道路5公里、旅游厕所7处、氛围营造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24650

2022-2025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12

小金县木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旅游服务中心1000m2、停车场(含小广场)

2750 m2及配套设施764 m2

1500

2022-2023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13

小金县四姑娘山猫鼻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500平方米,栈道、游步道1740米,地面硬化8565平方米、厕所500平方米以挡墙、护坡、给排水、标识标牌等附属设施。

3100

2021-2023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14

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1265平方米,栈道、步游道共700米,地面硬化989平方米,厕所94平方米,以及挡墙、护坡、给排水等附属设施建

1500

2022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合计

104250

生态安全体系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

重点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开展评估。

50

2023

小金生态环境局

2

生物多样性调查

开展全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包括陆生、水生等

300

20232024

小金生态环境局

3

外来物种调查与评估

开展县域外来物种调查,构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并分析外来入侵物种对县域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研判其扩散趋势,提出防治措施。

71

20232024

县林草局

4

小金县油烟净化器设施建设项目

2022年初步拟定县委县政府、小金中学、郦湾酒店等大型食堂完成油烟净化器设施建设;2023年开始逐步推进县城餐饮行业油烟净化器设施建设,力争2026年建设率达65%

500

20222025

小金县市场监管局

5

小金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在全县18个乡镇建设废弃农药、薄膜综合回收点180个,土壤治理20000亩,测土配方施肥20000亩。

13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6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

实施人工造林0.4万亩,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并建设配套灌溉、围栏、标牌设施、病虫害防治、抚育管护及标牌设置

6250

20222025

县林草局

7

胆扎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6km²,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包括石坎坡改梯、发展经济果木林、封禁治理、修建蓄水池等。

855.69

20222023

县科农畜牧水局

8

国有森林管护

对全县313.8万亩国有林进行常年管护,具体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依法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森林的安全稳定。

26400

20222030

县林草局、国有林保护局

9

封山育林

通过封禁、补植措施,完成封山育林9.5万亩,包括警示标牌建设。

1235

20222025

县林草局、国有林保护局

10

一般造林

完成一般造林0.95万亩(乔木类),包括标牌、简易围栏等配套设施。

1115

20222025

县林草局、国有林保护局

11

草原生态综合治理

人工种草6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0万亩,建设草原围栏11.6万米

1235

20222025

县林草局

12

草原保护

国家实行草原奖补,在全县实施草原禁牧62万亩,实施草原平衡218万亩

5151.875

20222025

县林草局

13

全民义务植树

组织全县适龄公民开展义务植树,每年完成12万株累计48万株

300

20222025

县林草局

14

水生生物监测

完成沃日河、小金川河、抚边河、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完成鱼类栖息地保护工作

1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15

增殖放流

完成17座水电站增殖放流重口、齐口裂腹鱼25万尾。

300

20222025

县科农畜牧水局

16

小金县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

按照西部三级站标准新建1050㎡的实验室,维修改造210的办公室配备设施设备。

1400

20232030

小金生态环境局

17

自然信息化建设

建成省州调度县、县调度乡镇的指挥调度系统

336

20222025

应急管理局

18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对全县111个行政村和24个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

34.16

20222025

应急管理局

合计

46933.725

生态生活体系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建设年限

牵头单位

1

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

改造DN600污水管5千米,DN400污水管3千米,DN300污水管4千米。

2000

20222025

小金县住建局

2

小金县两河口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健走步道长9.5公里,宽2米。排水管道9.5公里,绿化等附属设施。

2945

20222025

小金县住建局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在粮台村、木坡村、大梁村、八角村、太阳村、王家寨村、日尔村、木桠村、蕊丰村、沙冲村、桃梁村、团结村、潘安村、春卡村、中纳屯村等19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599.78

20222023

小金生态环境局

4

小金县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建设项目

配套建设各乡镇垃圾分类收集及转运设施,新建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场1

6230

20222025

小金县住建局

5

小金县国道省道绿化工程建设项目

在新改扩建后的G350G350、S217、S450、S451小金境内路段两侧栽植护坡护路林,恢复植被,保护边坡,与全域旅游建设相结合,栽植有观赏的大树、大苗、花卉并播草。配套进行绿化节点的土地整治、客土,并在重要节点新建绿色镀塑钢丝围栏,达到绿化、美化的成效。栽植后管护三年。

11650

20212025

小金县交通局

6

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市政道路2.5公里、人行步道4.9公里、绿化及景观带8公里、城镇照明设施、停车场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9500

20242025

小金县住建局

7

2023-202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全县未完成治理的5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4000

20232025

小金生态环境局

8

阿坝州小金县古树保护项目

采取建设隔离保护栏等必要保护措施,配套监控、科普宣传、法律保护等宣传设施设备。

400

20222025

小金县林草局

9

畜禽粪污治理

完成全县户养殖场、养殖户畜禽粪污治理。

500

20222025

小金县科农畜水

10

农村厕所革命

整村推进全县厕所革命。

300

20222025

小金县科农畜水

11

小金县城市健走步道建设项目

县城内河道两侧新建健走步道长5000米,宽2米,及配套工程。

990

2023~2025

小金县住建局

12

小金县城市登山步道建设项目

改建登山步道 10 公里,新建休息亭 5 处、配套两侧绿化工程。

1000

2023~2025

小金县住建局

13

小金县两河口镇堤防工程

工程综合治理河道6段总长4930m,建设堤防17段,总长5520.3m

4325

2022~2023

小金县科农畜水

14

小金川河小金县城马桑段堤防工程

本工程综合治理河道长2200m,建设堤防1595m

3767

2022~2023

小金县科农畜水

15

四川省小金县汗牛沟汗牛乡中纳段河道治理工程

新建堤防1931.7m,清淤疏浚2994m

2179.51

2022~2023

小金县科农畜水

16

小金县美兴镇刘家河坪堤防工程

新建堤防1060m,河道清淤860m

1923

2022~2023

小金县科农畜水

合计

54309.29


生态文化体系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1

小金县文化馆建设项目

新建文化馆32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设备。

2500

2022~2025

小金县文化体育

和旅游局

2

阿坝州西南片区综合体育馆建设项目

新建综合体育馆3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设备

2205

2022-2025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3

小金县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图书馆约 2 200 ㎡,青少年活动中心 4 000 ㎡,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和总平工程等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建设。图书馆、青少年 活动中心设施设备采购等。

4000

2022-2025

小金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4

县域内文物专有标识牌及红色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建设项目

项目统一规划设计县域内60余处红色旧址、遗址、遗迹及文物点等导示牌、导览线路图、标示图等;在公路沿线等醒目地点制作设计制作安装红色文物及红色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导览图等

100

2023~2025

宣传部

文旅局

5

红军长征石刻标语、墨书标语及镌刻标语的传统民居保护修缮项目

完成石刻标语群及墨书标语群修缮保护;镌刻石刻标语及墨书标语的传统民居修缮保护。

1000

2026~2030

宣传部

文旅局

6

小金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至梦笔山长征历史步道建设项目

以红军长征爬雪山为文化主题,结合现有基础设施,打造翻越雪山长征体验路线。拟建设翻越夹金山、翻越梦笔山两条长征历史步道

100

2026~2030

宣传部

文旅局

合计

9905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小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全面负责规划落实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建立部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具体措施。组建创建办公室,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协调组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全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工作网络,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小金县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统计制度并定期公布数据指标,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投入机制上体现生态优先,将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加大政府在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生态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拓宽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生态项目进行社会融资,允许经营生态建设项目的企业以特许经营权等作抵押进行贷款。完善专款专用监管制度,严格审核资金来源、申请、使用,对资金使用的重大失误进行责任追究。

(四)推广先进技术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吸引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落户,加快淘汰各类落后技术。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物资源化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扶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新兴产业,推动绿色食品、绿色工业产品、环保咨询服务等行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鼓励社会参与

在全县范围内,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统筹安排、正确解读重点工作及任务的改革方向,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推动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共治局面。积极引导公众知行合一,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的规范化、制度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