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小金 / 社会经济

承继辉煌展宏图

发布时间:2020-07-19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春潮迭起,万物勃发。从小金河畔的美丽小山城,到四姑娘山麓的“绿色家园”;从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到长征途中扭转乾坤确定北上抗日的两河口会址。在这块红色沃土上,勤劳勇敢的小金各族儿女继承红军精神,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高扬小金精神,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协商下,稳步实施“重农、强工、壮旅”战略,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农工互促互进、竞相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3557 万元,比1954年的1万元增长了233557倍,年均增长2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54年的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2003万元,增长了668倍,年均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1954年的4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02159万元,年均增长1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790元,比1960的74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8元。

  一、立体农业规模初具

  无农不稳,务农不穷。立足县情实际,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从认识特色、培育特色、发挥特色入手,着力打好“农”字号金牌,走以“特”扬长之路。以“三农”为核心,依托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构建了河谷葡萄、半山苹果、高山马铃薯的立体农业格局。如今,被誉为“三驾马车”的青苹果、紫葡萄、金土豆龙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龙头产业、产业连地、基地带户的良好格局。截止2009年,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6128亩,苹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515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346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35.5亩。

  二、现代工业强势崛起

  无工不富,招商先行。我县明确提出了“抓发展关键在抓项目、抓项目关键在抓招商”的工作思路,筑巢引凤、放水养鱼,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培育壮大以特色农产品加工、水电开发和高载能工业为支撑的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特色产业的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工业、强化工业反哺农业、电冶结合做强工业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顺利承接产业大转移,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功培育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小金宝清果业有限公司、四川豪吉食品(集团)小金必喜食品有限公司;引进民间资金投资开发猛固桥、结马等34座水电站;四川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天行健硅业、嘉镕硅业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在第九届“西博会”和“灾后重建大招商”上签订10个意向投资协议项目,协议资金2.1亿元。目前,正着力打造“成—阿工业园区”江西·小金园。

  三、特色旅游魅力彰显

  无旅不活,重在定位。按照四川振兴旅游和阿坝旅游“二次创业”的总体部署,以建设“东方圣山、遗产廊道、红色家园、嘉绒故土”为目标,倾力打造“遗产小金、红色小金、生态小金、和谐小金”。作为阿坝州旅游南部支撑极,县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沃日土司官寨及拥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和“最具吸引力新美景”称号的两河口会址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对旅游产业发展准确定位。错位开发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金打造两河口会址,科学规划两河集镇,维修加固沃日土司官寨。有机整合县域旅游资源,以红色、绿色旅游为支撑,做活人文、山水文章。以点连线带面,串珠成线,集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川西旅游大小西环线”等多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繁荣,人民安康。坚持统筹兼顾,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促进。继续抓好“普九”、 幼儿教育工作,强化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2005年通过省、州“两基”督导评估。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相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休闲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保护、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建立“农家书屋”示范点;举办“三下乡”、嘉绒锅庄大赛及篮球大赛等文体活动;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写作大赛及作品会展;出版《夹金山下红军城》、《今日小金》、《小金感动》、《小金依然美丽》、《圣山情结》等精神家园建设作品。科技、卫生、体育等全面发展,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电视、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乡镇。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巩固团结合作,发展民主政治,高度重视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完成乡镇和村级换届工作。大力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四优文明县城”、“州级文明县城”、 “千里文明走廊”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2008年被评为州级文明县城。强化思想教育,完善党建系列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及时排查、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六、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坚持造福于民,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组织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八大民生项目”,开展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解决4343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安装太阳能2000台,沼气池667口。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建两河、夹金山、汗牛区敬老院和三院一中心,将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及时兑现城镇、农村低保资金;扎实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养老保险金增长251倍,工伤保险金增长333倍,生育参保金增长5.33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756人;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达63591人。就业转移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劳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截止2009年,开展培训127期,培训人数达33264人次,向各地输出劳动力8123人次,劳动力转移达62174人次,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达977人次。

  七、人文资源多元并举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境内各民族联袂而居,具有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蕴。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遗址神秘,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融一体,构成了县域内密集、厚重的多元文化。目前,境内有以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 “四山(夹金山、巴朗山、虹桥山、梦笔山)”、“四桥(达维会师桥、猛固桥、马鞍桥、三关桥)”、“四址(达维喇嘛寺、‘懋功同乐会’遗址——天主教堂、抚边乡粮台村老街、两河口政治局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四姑娘山汉代古墓、乾隆征战大小金川、红军长征大会师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汗牛歌舞、马尔锅庄、结斯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达维喇嘛寺、长坪喇嘛寺、结斯喇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2006年5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达维会师桥、“懋功同乐会”遗址——天主教堂)和“两河口政治局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3月,“马尔锅庄”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遵循自然资源承载规律,科学开发利用。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有金丝猴、小熊猫、扭角羚、苏门羚、鹿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25种;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药材1500余种;松茸、蕨菜等野生绿色食品170余种;矿产资源富集,有金、银、锑、锌、石棉、硫磺、毒砂、水晶石、绿柱石等矿藏。其中金矿量多、质高,分布较广,达维的“广金坝”、宅垄的“万空洞”均以产金在民间久负盛名。旅游产业兴起后,小金县不断加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以资源特色为吸引力,以优惠的价格为竞争力,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实现旅游消费增长。重点做好“一二三四”〔即:一瓶酒(神沟九寨红),两种饮料(沙棘和果汁),三样绿色土特产(苹果、松茸、羊肚菌),四种名贵中药材(虫草、贝母、天麻、红景天)〕和根雕、手工艺品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打造小金旅游产品品牌。

  九、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灾后重建提档升级,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历届县委、县政府按照环境塑县的要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对美兴镇、日隆镇进行城市风貌改造。完成三线入地、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和垃圾桶美化工作。重建家园中,将县城向喇嘛寺、石灰村拓展,新建江西路、江西小金服务中心、县医院、城关二小、文体中心、休闲避灾广场、城镇供水系统等,极大地增加了现有县城容量,完善了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拓展了发展空间。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省级扶贫新村木龙村、州级新农村示范点官寨村、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向花村、长坪民居旅游第一村等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县134个行政村新建集教育、卫生、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室。加强水源水质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十、十二五规划绘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小金实现全面小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开发开放水平为取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为保障,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建设“遗产小金、红色小金、生态小金、和谐小金”,围绕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新小金。“十二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9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8:46: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4元,特色农产品加工、高载能产业、旅游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达到38%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